国际货运资讯
主页 > 国际货运资讯
位居全球五大集装箱港口之首,广州港的这项资料亮了


在世界银行和全球领先资讯服务公司埃信华迈发布的2020年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排名中,广州港从全球351个港口中脱颖而出,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位列第六,同时也是全球集装箱输送量排名前五位港口中的第一位。
CPPI是由世界银行交通全球实践局和埃信华迈的海事和贸易司共同开发的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为全球经济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CPPI将全球约80%集装箱船队运营商的月度港口挂靠资料与HIS Markit海事资料资源相结合,基於单次在港口的停靠时长,通过10种集装箱运量和5种船舶规模组对全球港口进行分析、评分,客观、精准地评估和标准化每次停靠的不同船舶规模和集装箱运量,使全球各地的效率排名具有可比性。
近年来,广州港对标世界一流集装箱枢纽港,多举措推动集装箱发展上新台阶,巩固提升广州港国际集装箱枢纽能级。2021年上半年,广州港累计完成集装箱输送量1191.55万标准箱,比增9.22%;其中,外贸集装箱输送量459.51万标箱,比增10%。保证集装箱输送量稳健增长的同时,装卸效率保持稳定的高水准表现。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广州港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港航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着力实施一批重点专案、重大工程,广州港专业化、规模化、自动化水准、航道锚地适应能力和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不断提升,为广州港航高品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27.59亿元,推进14项重点航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南沙四期建设。南沙港区四期工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实船联调成功,该码头自动化建设方案在模式上不仅可以大规模进行复制,同时也为堆场水准布置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同等规模下,智慧化改造後的码头,节省人力约七成,项目建成後,南沙港区每年集装箱输送量预计可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高质高效打造港口"百年工程",南沙港区四期工程获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範专案,为广东省唯一获得该荣誉的水运工程项目。
国际航运枢纽"头号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8月25日,总长66.6公里的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投入使用,实现了10万吨级集装箱船和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结束了珠江口至南沙港区大型集装箱船单向通航历史,满足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靠泊南沙港区。广州港出海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是大湾区连接国际航道、通达国内外港口的水路运输大动脉,是海上贸易的大通道,是广州港、虎门港和深圳西部港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广州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支撑。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全线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广州港出海航道通航条件,提高了船舶通航效率,保障了港口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广州港以及周边港口注入新的动力,更好地服务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当前,为积极适应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市港务局按照珠江口至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龙穴岛)段航道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乘潮)和15万吨级集装箱船(乘潮)相向通航要求的标准,积极推进20万吨级航道工程前期工作。
升级仓储物流设施。广州港以南沙港区为载体,推进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仓储配套设置,打造家用电器、家俱家居、日用品等出口货源和木材、冻品、塑胶粒、食品等优质货类集散中心,形成华南地区集水、陆、铁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物流枢纽岛,为发展集装箱冷链物流打下扎实基础。仓储容量2万吨的海新冷库、容量2万吨的侨丰水产品冷链和南沙唯品会、普福仓储等项目已建成投用。
2021年6月23日,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仓库开仓试投产。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总体思路是打造"湾区国际集拼中心",业务功能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覆盖项目物流、买家出口集拼、出口配送中心、散货出口集拼、国际中转集拼、新业态跨境电商物流,以及海铁联运物流服务等。该项目投产後将形成巨大辐射的"磁场效应",项目100公里範围内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主要城市。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毗邻南沙三期码头,物流中心(北区)内设有连接南沙港铁路的南部集装箱装卸场,可以顺利实现与港区间的无缝衔接,货物能顺利便捷运输到西南地区,乃至欧洲、东南亚。"公路、水运、铁路"的无缝连接,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综合物流运营成本,为中国南部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南向物流通道,推动广州更高品质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服务国内国际双迴圈"新发展格局。南沙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分为南、北两区建设,整体位於广州南沙龙穴岛南沙三期集装箱码头内陆侧,东、北面紧邻港区,西侧为海港大道,总建设面积约为95万平方米,总体仓容71.2万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临港仓库群。与北区工程间隔200馀米的南区工程(广州南沙国际冷链专案)是广州市"攻城拔寨"专案和重点"菜篮子"工程,专案总仓容46万吨,概算投资18.74亿元,定位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临港分配枢纽型冷库功能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南区工程作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头号"民生工程"专案,是农产品供应链"链主"单位,有利於推动华南农产品"产销一体"的规模化发展,打通农产品全程供应链,让进口果蔬等农产品在南沙港区集散,助力市民"菜篮子"不断丰富,带动冷链业务和区域经济发展和腾飞。广州港秉承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物流园区的理念,在南沙国际物流中心仓库屋顶建设6万多㎡的光伏发电设施,年均发电量约541万kWh,预计占用物流中心总用电量的30%以上,运营期总发电量预计达13535万kWh,可节省约4.6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11.7万吨。
综合服务效能实现大提速
减负降费--为企业减负担,为发展增动能。广州市实施引航费、货港费、港口设施保安费、高快速路通行费优惠政策,下调广州港外贸集装箱港口作业包乾费,在珠三角主要港口中收费最便宜。加大扶持力度,2019年和2020年,共安排2.1亿元对为南沙集装箱业务发展做出贡献的班轮公司、外贸企业、代理企业等进行奖励。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广州港全面实施口岸"5+2"通关,集装箱货物口岸放行时间持续缩短,以南沙港区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建设广州国际贸易"单一视窗",实施"互联网+易通关""保税+会展""提前申报、抵港放行"等监管新模式,运用智慧型机器人、无人机等监管新手段,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登临检查工作。
提升服务水准。广州港优化服务标准,针对精简时间、环节打出系列组合拳,全年365天、24小时"不打烊",充分发挥自身在大湾区港口群航道、调度、引航的管理一体化优势,给准班到港集装箱班轮提供泊位直靠服务和引航"零等待"服务,承诺集装箱班轮桥时效率30自然箱/小时,外线车平均在港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拖轮准时到位率不低於99%等作业标准。2021年上半年,共引领船舶9254艘次,比增11.49%。提升船舶调度效率,启动综合调度管理与指挥平台建设,优化船舶统一管理平台(二期)并推出移动用户端,满足企业24小时计划申报需求。
6月,受疫情对华南港航物流行业影响,加上苏伊士运河塞港滞後影响,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全球海运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供应链物流链更加脆弱。华南主要港口都在高位运行,堆场爆满,拖车驳船效率都大大下降,部分班轮公司船舶转挂南沙港区集装箱码头。应广大外贸客户和船东需求,广州港南沙港区发挥南沙港区码头一体化运作优势,积极配合班轮公司接靠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靠泊周边港口的船舶,统筹内外贸资源协同运作,优化船舶进出港安排、加大生产资源投入,额外承接56艘次加班船,保障大湾区进出口需求,展现大港担当,赢得一致好评。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後将进一步提升广州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和效率。同时,传统集装箱码头设备不断提档升级,传统桥吊半自动化改造技术不断推广,为效率提升再添新动力。资讯无纸化、电子化也在广州港大行其道,实现了"让资料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
集聚辐射能力实现新提升
增强对外辐射能力。广州港积极引进新航线挂靠,加大出口航线推介力度,联合THE联盟船公司开展航线行销业务,建立53个国际友好港,设立6个境外办事处,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优质高效的效率擦亮了广州港国际集装箱服务品牌,为广州港赢得了业界口碑,吸引了众多船公司增开航线,2021年以来,广州港新开通14条外贸航线,截至目前广州港已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240条,其中外贸航线134条,南沙港区已开辟160条班轮航线,成为联通非洲、地中海和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港。
提升内迴圈能力。广州市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业务,发挥内陆港铁路进港优势,搭建集装箱水路、公路、铁路联运平台,实现货物在港区内无缝转换运输方式,提升货物流通速度,开通广州地区至重庆、成都、长沙、贵阳等18个地区铁路班列。推进商品车"海路+铁路"模式,开通了广州港-营口港-欧洲的海运铁路货运通道,启动中国外运(广东)"东盟-广东-欧洲"公铁海河多式联运示範工程项目,实现了"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的融合。
加快合资合作。广州港在广西、云南、湖南、江西等地布局了36个内陆港办事处,覆盖广州港主要货源地。广州港集团投资建设潮州、茂名、中山、佛山、云浮、揭阳、韶关等地港口。加强各业务关口的作业协同,持续强化与香港、深圳、云浮、佛山、中山的港口业务合作,协同推进集装箱运输、航运服务、岸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网路和产业发展等,不断增强港口营运效益。


上一篇:山东:建设世界级港口群,集装箱输送量剑指4000万标箱
下一篇:疫情封锁致吉大港无法提箱!印度港口拥堵无箱可用,无法接收新订单